陈世富:“爱琢磨”的航天型号总师
武汉科技报讯(记者 张宇驰)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有一支队伍,他们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铁军”队伍。带领这支航天铁军队伍的总设计师,就是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航天三江九部型号总设计师陈世富。
敢于创新才能做到领先
“高中时对航天还没有特别的概念,在老师的建议下,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0年,陈世富大学毕业后,他心中有了努力的方向,怀着建设祖国航天事业的梦想,义无反顾地从首都北京来到湖北远安的航天三江工作。
陈世富常说,身为航天人,时刻要讲规矩,凡事不能马马虎虎走过场。就像老师和医生相比, 一个不能误人子弟,一个不能轻视生命,其实航天也是风险很高的行业,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他经常强调:“技术状态要随时把控精准, 组织实施要确保精细,多方协作要周全,操作流程要讲规矩。”
几年前 ,九 部正式启动了某低 成本项目的预研工 作,那时起,陈世 富带着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扛起了 “重返某领域”的责任大旗。使命重 大,不敢怠慢。同时肩负几个型号任务,原本就很 忙的陈世富更忙了。2017年腊月二十八,陈世富还 在排工作计划,大年初四项目组成员就回来继续工作了;2019年陈世富团队手上同时有三个型号“并驾齐驱”,从4月到年底,陈世富在武汉办公的天数屈指可数 ……
2020年的1月21日,陈世富清楚地记得那天他和团队成员为了能在22号将材料交到北京,一起熬到凌晨四点。他原计划1月23日要回东北老家看看,为配合防疫工作未能成行。而在这之前, 陈世富已经三年多都没有回老家了。 一开始,陈世富还有点不适应突如其来的“清闲”,心里始终 惦记着型号任务,脑子里总在琢磨一款新型适配器。当可以申请复工后,陈世富立即提交了复工申请。 每天忙完工作后,还要一遍遍地在办公电脑上画之前琢磨的适配器。后来,此款适配器成功应用在了某产品上。
“航天技术是高精尖的科技, 一定要全面掌握知识,打好基础,把专业知识点吃准吃透,还要 了解跟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在陈世富看来,作为科研人员不能固守成规,要乐于接触新的理念,提高技术的敏感性,他常说:“敢于创新才能做到领先。”
为达使命 不畏严寒酷暑
2013年,陈世富成长为总师助理, 一年后又晋升为副总师。为了实现航天三江型号产业领域拓展,他带领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勇担使命,开始了某项目的竞争研制。
作为总设计师,陈世富怀着“誓要一次到位,一炮打响”的决心,带领大家一路从“候补队员”拼到“主力队员”。为攻克技术瓶颈,从一个零件的设计,到生产、加工、调试,他都亲临一线。为拿到第一手试验数据,他顶着毒辣的太阳在厂房外做试验,查看各岗位数据记录、叮嘱团队技术要领。为实现试验预想,他常自己琢磨 “土办法”,甚至“就地取材”直接制作,真正诠释了“创新”和“低成本”。
盛夏的戈壁滩空气干燥、阳光毒辣,试验队员大都包裹得严严实实,遮阳帽、防晒服、墨镜几 乎成了每个外场队员的标配。作为总师,陈世富一天不落地陪着试验队员测试、演练、实战,查看 各岗位数据记录,叮嘱大家技术要领,骄阳下、水泥地,陈世富在滚滚热浪中不停穿梭……几个月下来,陈世富的脸已经黑黢黢的。“陈总每次都是第一批抵达试验地 点 ,再 和最后一 批试验队员撤离,是他让我这个刚参加工作三年的‘95后’见识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敬业精神。”年轻设计师小赵说。
航天作业有酷暑,也有寒冬。在一次试验中,陈世富和队员们身处海拔五千米的高原,由于前 夜下雪,导致去往试验阵地的路上积雪严重,设备车辆依靠强劲动力冲上了5100米的指定地点,但 试验队乘坐的车辆无法前行。这让陈世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时间窗口有限,万一错过了窗口, 七八十号人今天就白干了!”时不待人,如果错过这一次试验的时间,影响的可能会是大家全年的任务进度,陈世富当即带头弃车,背上沉重的背包和氧气罐,决定步行至试验场。
那是一个落差将近100米的陡坡,看着他蹒跚前行的背影,队员们在陈世富的感召下,纷纷从 车上取下包裹,开始爬坡上山。爬两步,就吸两口氧;摔倒了,就在互相搀扶下爬起来,接着前行 ……最终,大家都安全到达了指定地点,圆满完成了任务。
就这样,这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试验队不负众望, 一次次交出了满分的答卷。
“日记”是制胜法宝
“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我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陈世富告诉记者,在他的“日记”中, 清楚地记录着项目的发展进程,在竞标过程中,他针对每个竞标考核项的关键数据进行了详实分析,将竞标后的结果进行“复盘分析”,并形成总结和后续策划的建议书。
这些“日记”记录了陈世富不断成长不断创新的路程,已成为他领军带队的“航天兵法”。直至他成长为总师,写工作“日记”仍然是他的制胜法宝。
“钱学森提出的航天科研管理‘三件法宝’,其一就是建立‘两总系统’。我身为总师,在决策时, 决不能只凭嘴巴说,必须拿出依据。”由此,陈世富向队伍提出了精心组织、精心保障、精心判读、精心操作的“四个精心”原则。
“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看清问题的本质。任何问题,都要全力以赴,任何细节,都无小事,要坚持纠错到底。”这是在团队攻关过程中,陈世富常和队员们说的话。作为队伍的主心骨,工作过程中的艰辛和巨大压力,他常常自己扛下,还时时鼓励队员们调整心态,带领团队一项一项攻关直至成果达标。
因为负责的某项目对于航天三江具有重要意义,陈世富带着“誓要一次到位, 一炮打响”的决心,带领大家一路从“候补队员”拼到“主力队员”。为攻克某问题,某机构零件从设计,到生产、加工、调试,他都亲临一线,开展数十轮的试验验证。为拿到第一手试验数据,他顶着毒辣的太阳在厂房外做试验,查看各岗位数据记录、叮嘱团队技术要领。经常是试验完,现场就进行分析,在加工车间了解掌握加工精度控制,不断调试优化,最终成功解决问题。
“问题的攻克、试验的成功,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所得的荣誉也应属于大家。”陈世富谦虚地说,“有的时候十几二十天都没有头绪,甚至还要找竞争对手协调工作。虽然内心着急上火,但还得表现得淡定,要稳定军心。”过程中的艰辛,外人很难体会。
“问题的攻克、试验的成功,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所得的荣誉也应属于大家。”陈世富谦虚地说, “有的时候十几二十天都没有头绪,甚至还要找竞争对手协调工作。虽然内心着急上火,但还得表现得淡定,要稳定军心,鼓励大家一起把事做好。”过程中的艰辛,外人很难体会。
陈世富“爱琢磨”,这也是无数次实践证明的事实。为实现试验预想,他常自己琢磨“土办法”, 有时就地取材直接制作,有时是自掏腰包买弹簧等材料来验证试验的有效性。有一次他甚至“一眼 看破”了一个厂家的专利方案装置,让对方佩服不已。他常说: “这条路不通,就换另一条路,主动探索,总有一条可以走通的路”。
未来,陈世富将继续带领航天三江的“铁军”队伍,胸怀中国梦、矢志强军梦、献身航天梦,去闯去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上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