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5 09:49 来源:荆楚网
如何有效助推“双减”?“双减”后孩子该如何全面发展?4月29日,记者从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获悉,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协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有关部署要求的通知》,要求发挥科协系统资源优势,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我省将通过各地各校引进科普资源到校开展课后服务;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联合加强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发挥科协组织在规范校外培训中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推进机制等五大方面,推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
各地科协组织将会同当地教育部门遴选推荐一批科学家、两院院士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以及符合学校需求的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学校自主选聘为科技辅导员或合作机构,并参与学校课后服务。
教育部门将会同科协组织将遴选推荐的有关科学家、两院院士及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纳入教师培训专家资源库,支持开展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
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将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协同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对到校参与课后服务的校外科技辅导员,补助经费将纳入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科普资源服务“双减” 老师心怀新期待
编者按:4月29日,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协联合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有关部署要求的通知》。“双减”后孩子的课余生活如何充实?老师们将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光谷第九小学发展中心主任王建平:希望把科教大咖“请进”课堂
“我非常支持大力引进科普资源到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今天发布的通知,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建平介绍,近年来,光谷九小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双减”工作,充分用好用足课后服务2小时。书法、葫芦丝、巴乌、快乐足球、篮球、羽毛球、击剑、轮滑、舞蹈、合唱、编程……这些紧贴学生、家长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层出不穷。此外,教研组开发了一些校本特色作业。比如,数学教研组布置了超市小调查、制作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等作业;科技组布置了“科技助梦未来”的主题作业等。
“除了艺术、体育教育外,学校希望将科普教育作为充实学生课后时间的重要内容。但由此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学校的科普资源不足、科学老师专业素质不够等。”王建平表示,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希望学校能引进一批优秀科普人才和相关科普机构,把科教大咖“请进”课堂,开展科普类课后服务活动项目。“我也将不断努力学习,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让教育回归本位,焕发新的生机,让家长安心、放心,也让自己的工作更高效。”
鄱阳街小学四年级科学老师姜婷:鼓励学生“走出校外”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都非常注重促进科普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科技制作进校园’等,让学生自主探索科学奥秘,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姜婷介绍了双减以来鄱阳街小学作出的探索,并提出建议:“有时候在举办科普活动时,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场所,我期待区科协能为学校联系科普基地,量身定做,能让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充实而有收获。”她认为,孩子在校完成学习任务后,能积极参加课后实践,走进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教育回归本真。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丁莹
编辑:赵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