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科普工作站 科学辟谣 应急科普 荆楚科普大讲堂 科普游楚天 科普微直播 科学大观园 健康咨询吧 科普100问 科学竞技场
当前位置:科普湖北云 > 科普100问

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什么会生虫?大米出现2种情况,千万别再吃了!

版权申明:本站为公益科普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5-07-02 09:34 来源:科普中国新媒体

  只要是在家做过饭的人,多少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回的大米放着放着就长出了黑黑的小米虫。

  大米买来的时候都是密封的,也看不出有虫子,为什么放一段时间就有虫子呢?这些虫子是从哪来的呢?如何防止大米长虫子?

  大米生的是什么虫?

  经常吃大米的人,一不小心就会看到大米里有虫子。如果仔细看看这些米虫,就可发现这个体长2毫米3毫米的小虫身体很坚硬,在放大镜下看就更有趣了,它的头部前面长了个长长的喙,跟大象鼻子有几分相似,因此又被称做“象鼻虫”或“象甲”。

图源:参考文献[10]

  大米中象鼻虫有两种:米象(Sitophilusoryzae)和玉米象( Sitophiluszeamais)。

  米象,俗称米虫、谷牛、米象甲,中国北方称为“麦甲”。米象有翅能飞,但它们在米缸或者室内的时候极少飞行。玉米象是它的近亲,二者长得也特别像。[6]大家不妨对着图片看看能不能看出区别,要知道这个图片可是放大的高清照片,现实中看到的它们很小,就更难区分了。这两种虫喜欢往角落里躲藏,还喜欢“装死”,一碰就装死不动,所以我们一般在大米的表层很难看到它们,只有把大米翻腾出来才会看到它们。

  米象的生命周期大约为20-50天,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幼虫孵化,蛀入粒内。所以,通常在每年7、8月盛夏季节更容易看到大米生虫现象。

  米象在产卵时会啃开大米粒,将卵产在米粒内部,并分泌黏状物封住洞口,所以我们肉眼很难看到。到了合适温度和湿度的时候,这些虫卵就会在米粒内部孵化发育。因此,大部分时候,粮食中的米象并非来自外部,而是内部孵化。

  除了米象,大米中常见的虫害还有谷象(Sitophilusgranrius)、谷蠹(Trogodermagranarium)、赤拟谷盗(Triboliumcastaneum)等。谷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7]谷蠹原产于南亚,它们会直接在谷物里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就会对谷物进行破坏;赤拟谷盗比米象稍大一些,它喜欢在谷物、面粉中出现(啃食),在面粉中更常见,所以又叫“面虫”。

  为什么密封的大米也会生虫?

  密封的大米生虫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奇怪,主要原因有:

  1.粮食未熟,虫卵先行

  粮食还在地里时,这些虫子就将虫卵生产在粮食内部了,大米买回家后,当大米所处的环境,温度达到20℃~40℃、湿度达到65%~95%时,只需要一周的时间,虫卵就孵化出来了。周围的大米可以给它们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很利于生长发育以及繁殖下一代,虫子就会越来越多。

  2.害群之虫,潜藏暗伏

  我们家里环境中不可避免也有虫子,他们会潜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装粮食的工具、器材等,也没有灭虫处理,已经有了原来的害虫和虫卵,当你放入新的大米后,过段时间,就会长出虫了。

  3.暗虫产卵,防不胜防

  大米在到达我们的餐桌之前,还要经历生长、收割、加工、运输等很多道流程,也有可能被虫卵污染。这些隐藏在大米中的虫卵非常小,肉眼很难发现。加工过程中,虽然会对大米进行清洗、筛选等工序,采取灭虫、防虫措施,但不能完全杀灭所有虫卵。买回家后条件合适的时候,这些虫子就会长出来了。

  大米生虫了,还能吃吗?

  米虫会消耗粮食的营养成分,降低加工和营养品质,[5]幸运的是,米象不会咬人,也不会传播疾病或引起感染,因此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威胁。所以,即使大米生虫了,只要粮食没有霉变,处理掉米虫,再把米淘干净,是可以正常食用的,没有必要一袋米里面生几只虫就全部扔掉,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虽然被米象咬过的米粒表面颜色会变暗,厚度会变薄,但这种被破坏的米粒经过淘洗会漂在水面上,所以你在淘米的时候,把漂浮在水面的坏米粒淘掉,剩下的米就没有问题。

  怎样避免家里大米生虫?

  生虫了,如何应对?

  我们在超市购买到的大米,都是企业生产包装好的,生产过程中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防虫,比如过筛,热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熏蒸、低温冷却等技术,再用真空、充气包装等,没有拆封之前通常可以维持比较长时间不生虫的。但是我们买回家后,只要拆开了,就可能生虫。那么,该怎么办呢?

  1.避免买太多,同时定期检查

  米虫一般会在每年的八月上旬变成成虫,在这期间家中购进新米的要注意定期检查,发现的话要定期清理。同时,最好不要囤太多大米等粮食,吃多少买多少,买多了存放时间久了就更容易生虫。如果确实存了大米等粮食,注意要定期检查。

  2.发现生虫,及时消杀处理

  一旦发现米虫已经出现在大米中,那就应该及时进行消杀。

  (1)及时分开被米虫污染的粮食和没被污染的粮食。

  (2)把大米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摊开,用一个小盆接住米袋的开口,等米虫全部爬出口袋后再集中灭杀。

  (3)很多米虫会“装死”,因此最好过筛除虫。另外,特别提醒一句,千万不要放太阳下暴晒,否则将会产生明显的碎米及口感变差。[8]

  这2种大米,最好不要吃

  有些情况下的大米,就算是没有长虫也不要再食用了。

  1.发霉

  在大米存放比较久后,要辨认大米是否有发霉的情况。如果发现大米发霉了,就不能再食用了。大米发霉,如果其中有黄曲霉菌,就可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危害就很大,由于肉眼很难区分,建议大家如果发现大米发霉了,就不要吃了。

  2.异味结块

  米象没有安全问题,但是如果是赤拟谷盗虫的话,他们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分泌物,分泌物过多大米就会发臭、结块,[9]所以如果你发现大米生虫还发臭、有异味、结块啦,那就别吃啦。

  参考文献

  [1]李丹丹,郭道林,严晓平,等.中国储粮昆虫历次调查分析与探讨[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7,33(06):38-39.

  [2]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储粮虫螨专项调查的通知

  https://www.lswz.gov.cn/html/xinwen/2018-06/11/content_206190.shtml

  [3]吴娟,吴洁,崔海英,等.专利视角下储粮害虫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24,37(8):7-11.DOI:10.3969/j.issn.1008-9578.2024.08.002.

  [4]联合国.植物虫害持续威胁全球粮食安全,粮农组织呼吁加强国际合作https://news.un.org/zh/story/2025/05/1138556

  [5]张玉杰.主要蛀食性害虫对稻米侵害后其品质变化[D].河南工业大学,2012.

  [6]杨志远,黄培,吴国雄.米象、玉米象及其杂交后代染色体的观察研究[J].昆虫学报,1989,(04):406-409+505.DOI:10.16380/j.kcxb.1989.04.004.

  [7]沈兆鹏.谷象、玉米象和米象[J].新疆粮油科技,1990(2):21-26.

  [8]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册.粮食仓储及节粮减损篇https://lswz.tj.gov.cn/ZTZL1801/ZTXC2442/LYZS4857/202105/W020210521642953599535.pdf

  [9]吕建华,杨晓柯,陈益锋,等.赤拟谷盗、锯谷盗及锈赤扁谷盗幼虫对不同气味源的行为选择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3):98-103,119.DOI:10.16433/j.1673-2383.2023.03.013.

  [1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550147

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