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科普工作站 科学辟谣 应急科普 荆楚科普大讲堂 科普游楚天 科普微直播 科学大观园 健康咨询吧 科普100问 科学竞技场 热点科普

注意:洪涝下的个人安全防汛!

版权申明:本站为公益科普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布时间:2025-08-01 08:54 来源:紫龙科传

  在全球气候剧烈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繁,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提供全面、实用的防汛安全知识,帮助大家在面对洪水、暴雨、泥石流等灾害时,能够科学地识别危险、有效地避险自救,并在灾后采取正确的防疫措施。希望我们共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并携手构建安全韧性社会。

  1. 洪水来袭:最优避险、逃生与求救策略

  当面临洪水威胁时,正确的避险和求救行动可以挽救生命。以下是关键的应对策略:

  A.提前准备

  备好应急包,包含饮用水、食物、手电筒、电池、急救用品、重要文件复印件等[1]。

  熟悉当地避难场所位置和安全撤离路线。

  关注官方发布的预警信息和撤离通知。

  B.紧急避险

  立即撤离至高处或指定避难场所。

  切勿在积水中行走、游泳或驾驶。

  远离电线杆、变压器等带电设备。

  C.被困时的自救

  保持冷静,寻找安全的高处。

  使用白色或鲜艳的布料制作求救信号。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如中国的119或120)[2]。

  2. 暴雨中的安全避险:防触电与高空坠物

  大雨天气不仅带来积水风险,还可能引发触电和高空坠物等危险。

  A.科学避雨

  远离大树、广告牌等高大结构物,防止雷击和坠物伤害。

  不要在金属棚架下避雨,以防雷击。

  B.防触电措施

  不要接触室外电器设备和金属物体。

  避免在积水中涉水,特别是有路灯或电线杆的区域[3]。

  C.高处安全

  暴雨天气不要在高楼外墙或阳台逗留。

  关好门窗,防止强风造成意外。

  3. 山区泥石流:识别危险与快速转移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次生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A.识别泥石流前兆

  山洪暴发,溪流水位急剧上涨或改变颜色。

  山体出现异常响声或震动。

  空气中弥漫泥土气味[4]。

  B.快速转移策略

  第一时间撤离到高处或山体横向安全地带。

  沿途大声呼喊,提醒他人一起撤离。

  避开沟谷、河道等低洼地带。

  C.安全转移要点

  选择地势较高、植被良好的区域作为临时避难点。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官方通知。

  不要轻易返回危险区域。

  4. 洪涝灾害后的卫生防护:预防疾病与瘟疫

  洪水退去后,各种传染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做好卫生防护至关重要。

  A.饮用水安全

  仅饮用煮沸或经过消毒处理的水。

  不要使用可能被污染的水源[5]。

  B.食品卫生

  丢弃所有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及瓶装液体。

  食用前彻底清洗和消毒未开封的罐头食品。

  C.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和饮水前。

  避免接触洪水,如必须接触,事后立即清洗消毒。

  D.环境消毒

  使用漂白剂或其他消毒剂清洁被洪水污染的表面。

  清除积水,防止蚊虫滋生[6]。

  5. 防汛设施异常:普通公民的识别与报告

  公民参与对于及早发现防汛设施隐患至关重要。

  A.堤坝异常征兆

  堤坝出现裂缝、坍塌或渗水。

  水位异常上涨或堤坝附近出现漩涡。

  B.排水系统问题

  排水口堵塞或排水不畅。

  路面长时间积水不退。

  C.报告方式

  立即拨打当地水利部门或应急管理部门热线。

  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和观察到的异常现象[7]。

  6. 安全施救:自保与救人并重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他人。

  A.自我保护

  评估现场风险,不要贸然行动。

  穿戴救生衣或使用救生设备。

  B.安全救援

  优先使用长杆、绳索等工具进行远程救援。

  组织集体救援,互相配合。

  C.引导脱险

  大声指引受困人员往安全方向移动。

  协助老人、儿童和行动不便者优先撤离[8]。

  7. 灾害期间的饮食安全:应急食物与水源选择

  在救援到来前,正确选择食物和水源可能关乎生存。

  A.安全饮用水

  优先选择密封的瓶装水。

  雨水或溪流水经过煮沸后可饮用。

  B.应急食物

  选择未开封、包装完好的罐头食品。

  干粮、坚果等易储存食品为佳[9]。

  C.不安全食物

  避免食用泡水或受潮的食品。

  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野生动植物。

  8. 城市内涝中的安全行为:行人与驾驶员指南

  城市内涝给交通带来严重影响,正确的行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A.行人安全

  避免在积水中行走,特别是流动的积水。

  远离地下通道、涵洞等易积水区域。

  B.驾驶安全

  不要强行通过深水区,水深超过轮毂高度就要掉头。

  谨慎驾驶,保持安全距离,防止溅水影响视线。

  C.特殊危险

  注意避开倾斜的电线杆和摇摇欲坠的广告牌。

  不要触摸浸水的电气设备。

  桥下积水可能隐藏深坑,切勿冒险通过[10]。

  结语

  面对日益频繁的洪涝灾害,掌握科学的防灾减灾知识至关重要。本文涵盖了从预防、避险到自救、互救的全面指南,旨在提高每个公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安全、更有韧性的社会。最后,请记住!在任何紧急情况下,保护生命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2020). 防汛抗洪应急预案.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Flood: Technical hazard sheet.

  [3] 国家电网公司. (2021). 汛期安全用电指南.

  [4] Cui, P., Zou, Q., Xiang, L. Z., & Zeng, C. (2013). Risk assessment of simultaneous debris flows in mountain townships.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37(4), 516-542.

  [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2). Flood Water After a Disaster or Emergency.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洪涝灾害后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南.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9). 防汛抗旱条例.

  [8] American Red Cross. (2021). Flood Safety.

  [9]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21). Food and Water in an Emergency.

  [10] Jonkman, S. N., & Kelman, I. (2005).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ircumstances of flood disaster deaths. Disasters, 29(1), 75-97.

  来源: 紫龙科传

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