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科普工作站 科学大观园 科普100问 科普大讲堂 科普游楚天 健康咨询吧 科学竞技场 科普微直播 科学辨真伪 应急科普
当前位置:科普湖北云 > 科普100问

干旱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9-08 11:16 来源:荆楚网

  说到干旱,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气象因素,从自然因素来说,干旱的发生主要与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有关。

  而在我国,导致干旱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降水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在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时形成全国季节性易干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早而且时间长,若7.8月雨量票少,容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地区雨季在6—9月,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主要依靠西南季风带来的降水,11—次年4月为旱季。  

  二是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气候和水资源分布这可能是形成干旱的主要因素,但我们如果从历史上看,近些年干旱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从明代特别是清末以来,旱灾逐渐开始明显,到本世纪初更是加速度逐年频繁和加剧。清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半个世纪日趋严重的天然森林被砍伐消失和山地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逐渐恶化是气候最终酿成史无前例的四年连旱的根源。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大量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的吃去增大,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而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工农业生产用水持续提高,同时,一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急功近利而不顾生态环境的政策失误是导致环境灾变的推动因素。例如,我国耕地复种指数(一个农业生产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其二,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而工业的发展又很明显的造成了工业用水量、需水量的增多。

  二是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水源涵养能力不足,加上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据研究发现,大规模的毁天然林种植人工经济林又加剧了灾情。

  三是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四是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编辑:四川纵横六合
友情链接

鄂ICP备1300506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