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科普工作站 科学大观园 科普100问 科普大讲堂 科普游楚天 健康咨询吧 科学竞技场 科普微直播 科学辨真伪 应急科普
当前位置:科普湖北云 > 科普100问

什么是载人航天?

发布时间:2019-10-31 19:49 来源:荆楚网

  载人航天是指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从事各种探测、试验、研究、军事和生产的往返飞行活动。载人航天的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深入地认识地球及其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认知整个宇宙。

  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0年9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载人空间站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我国载人航天的任务目标是:在2016年前后,研制并发射8吨级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以及货运飞船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基本模块为20吨级舱段组合的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空间技术平台。

  该工程立项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一次次圆满完成无人飞行试验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自主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建立了完善配套的载人航天科研试验体系,获取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空间科学应用成果,培养造就了一支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探索形成了大型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带动了航天技术及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1小时后,飞船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我国相继发射了神舟二号、三号、四号三艘飞船,飞船的各项性能得到不断提升,这一切,都为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载着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遨游太空14圈后,安全着陆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贺电:“这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完成的一个伟大壮举。全世界为之瞩目,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自豪。”
2005年10月12日,搭乘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破云霄。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115小时32分钟,成功绕地球77圈后安全返回,“多人多天”成功巡天,圆满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又迈出了重大一步。 、

  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三名航天员驾乘神舟七号飞船冲破夜空的寂静,一飞冲天。27日,航天员翟志刚打开飞船轨道舱舱门,迈出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他挥舞国旗,在太空中向世界问好!此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的国家。

  2011年9月29日,我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2011年11月3日凌晨,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四个步骤,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2年6月,天宫一号和神舟九号先后通过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次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以及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入驻天宫一号。

  2013年6月,神舟十号任务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后进入天宫一号。20日,航天员王亚平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授课,6000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电视转播同步收看,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几年间,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六次交会对接,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气层烧蚀销毁。

  2016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载人航天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也拉开大幕。面对一年内四次的高密度发射任务,以及新火箭、新发射场、新飞船等诸多考验,勇于创造奇迹的中国航天人在飞天路上屡奏凯歌。

  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一飞冲天,完成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和海南文昌新型滨海发射场的首秀之战。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长征二号F T2火箭的托举下飞入太空,这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应用载荷数量大幅增加,领域进一步拓展,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应用发展的新阶段。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搭乘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冲入太空。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轨飞行33天,是我国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33天,简单的数字背后凝聚的是无数载人航天追梦人的心血和汗水,铺就着华夏独有的登天云梯。

  2017年4月20日,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出征太空,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验证了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天舟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使得我国空间站建设具备了基本条件。

  2019年7月19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再入大气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

  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从独立发展迈入了全球合作新时代,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将面向世界,拥抱全球。今年6月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发布首批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应用项目,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未来,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开展务实合作与交流,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多个方面,与全世界人民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编辑:四川纵横六合
友情链接

鄂ICP备13005063号-4